地方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科技服务业 宁波如何汇聚发展“强磁场”
发布日期:2022-09-22     查看次数:215 次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科技服务业的强劲发展态势令人欣喜——1月至7月,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2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行业尤为突出,营业收入104.9亿元,增速达69.3%,对全省该行业的贡献度高达89.5%。


      科技服务活力的“喷薄”,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服务于创新全链条,涵盖了从研究、小试、中试到最后产业化的整个阶段,其背后正是宁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身影。如今,随着宁波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融合不断加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愈发成为共识和共鸣,科技服务业的地位也愈发举足轻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宁波该如何谋篇布局,凝聚科创“强磁场”?棋局上,执棋者正落子如飞。

群芯微电子。


     强主体—— 夯实经济“稳、进”基石


      在全省服务业“亩均效益”改革工作中,宁波科技服务业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2020、2021、2022年全省科技服务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前20强企业中,甬企以8席、10席、9席的压倒性优势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抓好龙头企业‘关键点’,着力挖存量、扩增量,是宁波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善福说。


       龙头企业的“牵引力”不言而喻——在8月公布的2022年度全省科技服务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中,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宁波中科远东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冠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务业“巨头”位列其中。“强制造”带来的“强服务”,更是助力宁波在刚刚落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摘得全球服务实践案例、中国服务实践案例这两大奖项。


      以康龙化成为例,从制造业的角度而言,它是前湾新区重点引进的生物医药企业,但从科技服务业的角度而言,它却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企业。“我们为全球超过2000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全球排名前20位的医药公司。”康龙化成(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自2018年入驻前湾新区以来,企业在宁波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加大人才引进与研发创新力度,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工艺化学、制剂开发等业务全面推进。2021年,康龙化成全年营收超过10亿元。


       “全力‘挺’企业,需要政府细致入微的精准服务。”鄞州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张志刚介绍,以“强主体”为目标,该局专门成立科技服务业工作专班,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对重点企业进行定向精准帮服。“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科技服务业所展现出的降成本、提效率及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正与当下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产生出超乎想象的‘化学反应’!”


     在鄞州区云龙镇、横溪镇,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碰撞出了“火花”。高端铸造产业的集聚,孕育出了以宁波至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首的第三方无损检测技术服务商,而这类服务型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注入新动能。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宁波做深做优“智造创新”的因时之举。两者之间的“化学反应”,因先进制造而兴,由服务型制造而进,既是现代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生产组织方式高度协同的必然结果,也是消费升级的客观要求、制造转型的重要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紧扣产业转型方向,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扶持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各项科技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扶持潜力型小微科技服务企业发展,为产业发展积蓄‘新生力量’。”陈善福说。

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


     搭平台—— 激活资源融通“强枢纽”


      刚刚过去的8月,宁波洪塘湾、杭海数字新城、中意启迪科技城、象山37°湾获批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而在不久前,宁波激智创新材料孵化器被列入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宁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至此达到13家之多。


      宁波的双创载体能够频频摘得“国字号”“省字号”桂冠,并不令人意外。早在“十三五”期间,宁波就坚持以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创新极核”,并以此为枢纽,架起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之间的桥梁。


     “首先,将国内外前沿科技成果引向宁波,弥补城市一直以来创新资源相对薄弱的短板,这是第一座桥梁;第二座桥梁,则是让企业与高校院所无缝对接,破解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最后一座桥梁,则是让科研人员毫无顾虑地当上‘老板’,把科研‘金蛋’孵化为一家家创新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以来,宁波高质量引进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23家,截至2021年底,宁波已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6个,创建1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50家、众创空间130家。在创新平台的创新牵引之下,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纷至沓来,随之提升的则是宁波科技服务业的品质档次和品牌效应——目前,我市产业研究院已孵化企业1015家,实现成果转化近1200项。


      以可之科技为例,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科技服务业“新星”,企业在“认知智能”领域取得了明显优势,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用AI进行逻辑推理,实现自动批改中高考级别的理科“大题”的企业。创始人王冠坦言,只有直面市场痛点,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才能让“硬科技”顺畅地流向产业应用。“所幸有宁波市、海曙区各级政府部门和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在企业技术转化之初,我们就畅通了与教育专家、学校师生的合作渠道,技术转化过程和市场接纳速度超乎想象的快。目前,可之AI核心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的衍生应用也已落地,在快速推广之中。”王冠说。


     抓好“大院大所”的同时,宁波还紧抓科技大市场,织密织细成果转化“服务网”。


     “目前,宁波的科技大市场在国内,可以称得上导师级别。”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如今,宁波的科技大市场已不断迭代升级至3.0版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式转移转化服务体系——5000家会员单位或提需求,或纳人才;近千名技术经纪人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穿针引线”,将超7万项技术成果精准匹配到点。


      “以全球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为应用场景,我们开发了一款‘全球贸易物流数智获客平台’,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推广平台,以至于挨家挨户、费时费力推广却收效甚微。”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的烦恼很快在“科技红娘”的牵线搭桥下消弭于无形——“产业技术对接会是海曙专门为区内企业产品推广、技术对接、项目合作等量身打造的交流平台,如果有意向,届时您可报名参加。新媒体人才方面,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若有需要,我们也可提供对接服务。”技术经纪人说。


      科创要素的高效融通,直接体现在了技术交易额上。2021年,我市技术交易额达319.5亿元,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相较2017年的42.21亿元,宁波现今的技术交易额已是当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率达66%。

吉利汽车杭州湾制造基地。


     拓未来—— 政策“加码”服务“加料”


     站在历史新阶段,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态势——


      一方面,“红海”与“蓝海”两极化加剧:一些相对标准、成熟、基础的服务如企业注册、政策咨询等已进入红海搏杀阶段,另一些非标、复杂、专业、个性而又高价值的创新服务,如技术转移、创新咨询、技术研发服务等,则成为了典型的蓝海,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行业需求向精细化、专业化偏移的同时,企业却更需要告别“点对点”“甲方乙方”的曾经,向集成化进发,逐渐成为整合资源的第三方服务商,甚至成为集合第三方资源的第四方平台型服务商。


     新起点、新挑战,宁波应该如何抢抓风口,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拓未来”?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宁波科技服务业仍存在规模总体偏小、企业上规率偏低、整体服务能级不高等问题。尽管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但行业内部以服务链为牵引的协同效应不强,如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领域,仍存在企业规模小、同质化竞争明显等劣势。”陈善福表示。


      摸清底数,克难前行,8月12日上午召开的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我市科技服务业未来发展点亮了“航灯”。“从政策供给、服务体系和环境提升等方面着手,力促科技服务业稳进提质,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出台《宁波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暂定名)和《宁波市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暂定名)等政策,从支持企业上规做强、推进行业集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联合市统计局建立宁波市科技服务业企业库,对重点指标实时监测,推进行业趋势研判和动态管理。


      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健全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领域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分类评级,加快推进研究院市场化改革。推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双创”载体向高端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进科技大市场3.0版数字化升级,扩大服务受众面、提升服务能级。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出台《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引导金融资本高水平服务科技创新。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引育力度,壮大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招商,强化行业龙头企业招引,落户甬江科创区,带动业态创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各区(县、市)涌现出了一批新做法,为全市科技服务业提质升级提供了范本和参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例如,鄞州区着力“挖增量”:将外贸企业的研发部门单独剥离成立科技服务型子公司,不仅子公司能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其他政策扶持,还能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外部企业,带动产业提质效。


      “将研发团队剥离成立宁波沱沱河设计有限公司后,我们每年能够申请到3000多万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其他政策优惠也超过100万。这不仅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市场,还吸引了更多创新要素、人才资源聚集,极大提升了集团的综合实力!”宁波渠成进出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抓好龙头企业‘关键点’,建好创新平台‘枢纽点’,织好成果转化‘服务网’,用好科技金融‘活水源’,为宁波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善福表示。(宁波日报)

最新资讯
会员区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北路435号和丰创意广场创庭楼1101-1   电话:0574-87735270  传真:0574-87735234
版权所有: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斯博网络    后台管理
浙ICP备150132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