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的加征,因甲苯并没有与美国有直接进出口往来,美国对等关税对甲苯市场供需端影响有限。
2020年至2025年间,国内甲苯贸易未直接涉及美国市场,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新加坡、韩国和越南。随着国内产能的不断提升,供应逐渐满足需求,进口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4年甲苯进口依存度下降至0.17%。与此同时,出口量则呈现出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能源供应紧张,国际市场对中国甲苯的需求显著增加。此外,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甲苯出口的快速增长,当年出口量突破65万吨大关。在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的前三大出口目的地分别为韩国、日本与中国台湾,其中韩国是中国甲苯出口的主要市场。2024年上半年,欧美市场对甲苯需求的增长以及套利机会的出现,促进了亚洲和欧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其中韩国向美国出口量的提升进一步刺激了韩国从中国进口甲苯的增加。
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韩国去往美国的甲苯数量有所增加,其中甲苯单月出口峰值达到约6万吨左右。然而,随着调油需求的减弱,韩国去往美国的甲苯数量有所放缓。尽管如此,得益于欧美上半年的需求旺季,近两年韩国对美甲苯出口量仍累计达10-20万吨。而2025年一季度,因欧美需求疲软,仅有4万吨左右去往美国,而流入至中国的货源已接近2万吨,这一数字已逼近2024年全年总量水平。
尽管美国对韩国加征了25%的对等关税,但由于美国公布部分货物可豁免此税率,其中包括甲苯,具体商品代码为Toluene(27072000),此外,美国已批准对未报复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这一举措为韩国甲苯出口带来的实际影响还需进一步跟进。若韩国去往美国甲苯货源影响有限,届时韩国流入至中国的货源或有限,对国内市场冲击或预期缓解。
上下游产品直接影响有限,部分产品造成间接影响
原油、成品油方面: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的适用关税税率的基础上加征的关税,能源类产品主要包括煤炭、原油以及液化天然气和石油气等产品,并无成品油类产品。近年来,中国成品油进口量较低,且未从美国进口成品油,因此对美国进所有口商品加征关税政策出台,对国内成品油进口市场无直接影响。而中国进口美国原油的体量占比亦相对较小,仅有2%左右,对市场直接影响有限。
TDI方面:近年来中国出口至美国的TDI数量非常有限,过去五年间累积出口4.28万吨,仅2021年数量较高,接近3万吨,其他年份均较少,2024年全年不足300吨,2025年1-2月尚未出口至美国。中国TDI出口至美国数量有限,最大影响或在东南亚。美国对等关税发布后,东南亚各国税率均较高,其中柬埔寨高达49%,越南高达46%,印尼高达32%。清明节后卓创资讯(301299)对越南和印度尼西亚部分海绵发泡企业和床垫沙发企业进行了简单调研问询,相关企业以承接美国订单为主,其他市场订单占比较低,因此受冲击较大。但是随着特朗普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利好东南亚,出口或化险为夷。
PX方面: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无PX产品的货源往来,因此对等关税的加征对其直接影响有限,但对终端聚酯类出口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反馈至PTA-PX后其影响将减弱。
纯苯方面:韩国作为纯苯主要进口国,美国对等关税的加征,将导致韩国等地更多的货源流入至中国,影响国内纯苯供需格局。通过韩国海关总署数据分析,2024年有20%的纯苯去往美国,71%的纯苯出口至中国大陆。2025年一季度,韩国纯苯出口至美国仅有5万吨左右,至中国已有近79万吨,比例进一步扩大。而对等关税中美国对韩国加征25%的税率,预计韩国纯苯出口至中国大陆的量将继续增多,或将重塑国内纯苯供需格局,其市场价格存宽幅下降空间。
综合来看,关税并未对上下游产品产生直接冲击,但部分产品因下游需求或出口至其他国家而受到间接影响,进而可能对本产品及其上下游市场构成一定偏空压力。
关税对甲苯造成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影响较多的是国际油价的下跌对国内甲苯成本端及情绪端的影响,进而影响甲苯价格波动。
虽然对等关税对甲苯产品及上下游产品直接影响有限,但是因关税带来的油价宽幅下跌,对甲苯成本端及情绪端影响不容小觑。
全球贸易政策升级,市场担心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金融市场看空情绪浓厚,4月3日欧佩克+会议宣布5月继续增产,宏观压力深化波及油市需求前景,供应增加预期进一步施压,原油价格连续两日宽幅度下挫,累计下跌接近10美元/桶,跌幅达到13%左右。持续的贸易战加剧,4月9日国际油价在盘中一度大跌至四年来最低点。
由于原油价格显著下跌,甲苯的成本端及市场情绪端均受到重创。4月9日,江苏甲苯市场价格曾一度跌至5525元/吨,较节前跌幅达9.43%,创下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新低。但是,随着特朗普政府宣布暂缓对部分国家征收关税90天,国际油价出现反弹,终结了连续四天的跌势。在原油价格上涨的提振下,江苏甲苯市场价格于4月10日出现了200元/吨左右的反弹。虽然随着贸易战的暂时缓和,市场情绪端得以短暂缓解,然而,贸易争端尚未完全解决,全球贸易环境依然面临挑战,中长期的市场影响仍需持续关注。(卓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