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看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看点
彭博社:中国将通过整顿解决石化产能过剩问题
发布日期:2025-09-01     查看次数:23 次

中国政府即将对石化和炼油行业进行全面改革,逐步淘汰规模较小的设施,对落后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将投资转向先进材料领域。

  据知情人士透露,旨在削减汽车行业低价值领域长期产能过剩的措施可能在下个月出台。知情人士表示,具体方案正在等待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终批准。由于讨论尚未公开的事项,他们拒绝透露姓名。

  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拟议的措施,超过20年历史的石化设施(约占全国总数的40%)将需要进行改造以提高产量。他们还表示,还将鼓励这些工厂转向特种精细化学品,而不是已经面临供应过剩威胁的大宗材料。

  他们表示,新的投资制度将对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生物医学设备、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品给予优惠。

  工业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由于电气化迅速削弱了传统能源的使用,北京方面今年3月明确表示将强制工厂减少运输燃料的生产,增加石化产品的产量。自那以后,炼油利润持续下滑,而由于持续的通货紧缩和贸易压力,北京方面应对各行业过度过密化的努力也变得更加紧迫。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抑制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尽管并非总能成功,部分原因是为了打击高污染行业,同时也为了限制利润率的下降,并着眼于原油进口。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将炼油产能控制在每年10亿吨以内。

  知情人士称,最新计划还针对规模较小的炼油厂,年产能低于200万吨的炼油厂可能会被关闭。他们表示,为了抵消汽油和柴油需求的萎缩,此举是必要的。汽油和柴油需求的萎缩已导致开工率下降,导致该行业产能过剩约6000万吨。

  知情人士表示,乙烯——纺织品、橡胶和塑料的一种原料——正在兴起,但目前的改革措施可能无法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即将出现的过剩供应,乙烯可能自2026年起面临新增许可的限制。该行业已将此列为即将于3月公布的“五年规划”的优先事项。

  乙烯是中国在十年过度投资后应对化工产能不断上升的一个典型例子。新工厂仍计划在2028年之前投产。如果这些供应无法在国内消化,最终可能会成为又一个中国出口产品,遭到那些在价格上无法竞争的贸易伙伴的倾销指控。

  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欧洲一些生产商已重组或暂停了乙烯生产。欧盟上个月出台了一项行动计划,旨在遏制来自外国供应商(尤其是中国)的不公平竞争。欧盟将于2026年征收的碳税是另一个可能对中国化学品出口商造成不利影响的机制。(彭博社)

最新资讯
会员区
地址:宁波市高新区凤竹路126弄2号4-1-12室   电话:0574-87735270  传真:0574-87735234
版权所有: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浙ICP备150132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