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环保
上海新一轮“禁塑令”正式落地:违者最高可被罚款10万
发布日期:2025-09-08     查看次数:1 次

近期,《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于9月1日起施行,明确提出依法禁止或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其中,采用纸+聚乙烯淋膜或聚乳酸涂层等技术的一次性用品,在餐饮、外卖及商超等领域被重点限制,违者最高可处以10万元罚款。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上海每天餐饮外卖订单量近300万单,按照平均每单90g的餐盒、冷饮杯重量测算,每年需要近10万吨的石油基塑料餐盒。

  如今,一场针对塑料围城的攻坚突破战正式打响!

  据报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决定》提出依法禁止、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餐饮等行业使用的替代品必须满足“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标准,其中“可循环、易回收”被放在重要位置。

  其中,使用了纸+聚乙烯淋膜或聚乳酸涂层等技术的一次性用品,在餐饮、外卖、商超等场景被重点限制,违者最高面临10万元罚款。

  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行为,可并处停业整顿,违规记录还将直接进入企业的公共信用档案,可能影响企业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店铺评分,甚至波及银行贷款和政府项目参与资格。

  相关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发现一次性纸杯是使用“聚乙烯淋膜”数量最多的产品之一。由于回收时纸膜难以分离,且聚乙烯淋膜本身不可降解,导致其无法作为废纸回收利用,只能被焚烧或填埋,本质上是“伪环保”产品。

  专家介绍,“伪环保”产品不仅会污染回收体系,还会产生微塑料,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此外,伪环保产品因外观与普通纸制品相似,回收时会增加末端处理难度,需要额外的人工和成本。

  那么,代替“聚乙烯淋膜”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呢?

  在2024年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由上海市商务委、生态环境局、上海外资协会等官方机构指导成立的“绿色低碳纸杯先行者联盟”已给出了明确方向。

  该联盟由上海科技企业都佰城(DBC)、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与造纸巨头金光集团(APP)等行业领军者共同发起,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的“EPP水性阻隔涂层技术”,该产品聚焦减塑、降碳、可循环、易回收,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全球市场验证,EPP水性阻隔涂层正是替代PE淋膜的成熟方案。同时,对于兼具易回收和降解特性的生物基PHA水性涂层技术,上海也大力鼓励有担当、有实力的连锁品牌率先采用,共同推动绿色方案的多元化发展。(央视财经、荣格塑料工业)

最新资讯
会员区
地址:宁波市高新区凤竹路126弄2号4-1-12室   电话:0574-87735270  传真:0574-87735234
版权所有: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浙ICP备15013277号-1